在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玉山县,距城西北50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817米高的东方仙境。散文家秦牧赞之曰“云雾的故乡,松石的画廊”确实不假。当你走进山间,可见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松挺壁立,气象万千,仿佛世外仙境,别有洞天。有诗曰:采药云中伴飞鸟,耳听山泉眼观花。鬼斧神工清净界,原是世外道人家。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座峰,都有着美丽的故事——有传说的,也有史实的。据史学家考证,在1600多年前便融洽了道家之名,凝聚了道教人文景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山上有座“三清宫”,宫里供奉着三尊神像——玉清、上清、太清。先人就把此山叫做“三清山”——单这名字就知道是与道家结下不解之缘。当200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时,三清山便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大放光彩,很快被世人关注青睐,象无形的滋石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八方游客。
且说此道家发源地,可谓渊远流长。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炼丹术士、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使葛洪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和三清山道教的位传播者。后世人们在海拔1500米处的山上早就发现一口丹水井,清泉丰盈,水色澄清,质纯味甘,饮之使人清心。这是晋代医药家、炼丹家、道家始祖葛洪在此山炼丹时亲自开凿而成;还有葛道人的炼丹炉旧迹,供人观赏。于是乎,此山便因葛道人炼丹成为道家的发祥地而名扬天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半山腰和三清山方园百十里,普遍自然生长着一种我们今天叫做葛的植物,那是距今1600多年前的葛洪及道家们常用以泡茶并取名葛茶的。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离三清山脚下东南的下镇官家村百姓因生活所迫,发现了此葛磨出的粉可以做糕、做饼,用以充饥,竟然开启了“官家葛膳坊”,当时火红一时,成了清朝以来的玉山家。根据史料和《官氏宗谱》记载得知,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年(1791年),由官林创建的“官家葛膳坊”,祖辈代代相传,传至如今的第8代传人官新森,更是胜出一筹。一方面承接祖辈事业,二方面改革制葛工艺,把葛产品做强做大,通过传统手工工艺和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相结合,制造出各种特色的葛产品系列,畅销各地。这期间承载着许多跌宕起伏、曲折艰辛的感人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直到如今。
一、“葛道人”亲授葛根名
话说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公元317--420年),天下大乱,诸侯角逐,“八王之乱”历经十六年。当世有一代名医、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公元284--364年)于公元357年起,便云游三清山,在此山结庐修道,自感此山乃“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仙峰”,便决定隐居三清山炼丹,后来还献丹于南清园,葛洪也被奉为道教创始人之一。三清福地至今不但存有葛洪当时炼丹的遗迹,而且这座山峰顶部酷似一道士手捧药葫芦,因而被当地人命“洪山”,后世称葛洪为葛道人、葛仙人,据说后来葛道人确是飘飘登仙而去。
且说当初葛道人开始炼丹那阵子,炉火日夜不息,白天红日相映,夜晚星辰作伴。那时两位仙童坚守炉旁,谁知没过多久,这两位仙童便渐渐觉得眼睛干涩微红不适;又过不多久,眼睛明显了,同时还伴随着干咳;后来连喝水、吃饭也有所阻碍,大便也显得很是闭结。这下可急坏了葛道人,他沉思,如此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水气清新之地,岂会火气攻心?凉药倒是有不少,但不能天天吃药啊?我得寻找食疗两用的草木植物为上策,我相信在这富足的山间一定会是有的。
果然葛道人飘飘欲仙抵达三清山的半山腰,正巧远远看到一位采药壮士。葛道人走近,见他正在挖一种植物的园筒型根块,状似莲藕,又如山药,大小不定,长短不一,犹如树之根也。葛道人向前便问道:“敢问壮士,此为何药?”壮士答道:“不耳。”葛道人又问:“采之何用?”壮士回应曰:“村人常泡茶饮之,可治咳嗽、火气上升引发的红眼、牙痛、咽喉炎等,具有清凉之功效。”葛道人听后暗忖:金木水火土,此物生在土中,下有三清之甘泉滋润根系,上有高天之红日沐浴绿叶,而且此山阵阵有灵气,我早已测出此山土质富含钙和硒,此物定有许多好处无疑。于是便叫壮士赐送两节,径自带上山。
回得三清宫住处,葛道人命仙童将此物洗净斩成小片,然后用丹井水烧茶冲泡之。日冲三次,日饮三次,仙童饮过天,便明显;三天后,各种不良症状皆悄然而去也。仙童一时高兴,忙问师傅:“这是啥药啊?”师傅说道:“这根块可是与我葛洪有缘,我看就叫它”葛“吧。自此,葛道人就叫人常去山间采得葛回来,斩成碎片晒干收藏着,除自己每日饮茶外,大凡有友人来访,便开始泡葛片当茶饮;后来当葛开花时,又采得葛花来,也是泡茶,饮者莫不啧啧称赞:”好茶,好茶!“更有那葛道人的友人李尚书饮此葛茶多日了,自感甚妙,便胜不自言,诗兴大发,高声吟道:”三清高耸芙蓉天,吾辈炼丹在云间。日品葛茶心自静,不闻世间车马喧。“没过多后,葛道人又巧遇先前那个采药壮士,于是欣喜地对他说:壮士,此物甚好,每天当茶喝,清心明目,安然好睡,吾常饮之,妙哉,妙哉!壮士忽然想起,便问道人:如此稀罕物,可有个名目啊!我只知以前村里人都说是柴根,那是随便说说而已。葛道人听后哈哈大笑道:叫柴根?岂不埋没了,我已经把它叫”葛根“了,你认为如何?壮士忙道:谢先生赐名,对,就叫葛根吧。于是村里人就渐渐把”葛根“叫开了。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有史料记载,东晋时期葛洪在家乡江苏句容茅山炼丹的时候发现山中长着一种青藤根,不仅可以食用,还能清热,祛燥消疹,了弟子们长期炼丹出现的毒火攻心、大积等疾症。有一年,适逢瘟疫流行,葛洪便把这种青藤根能充饥和的方法告诉了茅山百姓,因此救了很多人的命,人们为了感谢葛道长的救命之恩,就把这种青藤根冠以葛洪的姓而命名称之为”葛“,其地下根块便称之为”葛根“。
或许是葛根的作用确实越来越被人们体验到,加之在江南水乡不少山区都会或多或少长出葛来,所以善良的百姓都寄希望于自己的家乡会是葛根产地或发源地,人们都在承载着许多美好的愿望在幸福地生活着。早在葛洪之先的东汉,就有张道陵(284--364),人称张天师,道教的创始者,曾在离玉山几百里的龙虎山(现属江西贵溪)坐镇炼丹。张道陵与葛玄、许逊、萨守坚被称为四大天师。。其中葛玄便是葛洪的祖父,祖孙继承了张天师的衣钵,传播道家学说和炼丹。不难理解,葛洪炼丹也不止一处,江南葛的生长也不止三清山一处。
总之,正史也好,传说也罢,尽管说法略有不同,然则殊途同归,葛根之名乃道家先人葛洪所赐是由当可信的了。而葛根之乡无疑应该是在三清山脚下方园几十里,几百里,乃至向更远处蔓延。作为全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其生长葛的土质、水源、气候等条件以及时间、数量与盛长葛根的渊源、面积数量等有关。说到葛根,三清山脚下的玉山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到葛根粉,三清山脚下的玉山人又几乎没有不去品尝的。葛根的诸多好处如清凉降火、、醒酒护肝、去烟除腻、滑肠通便、催眠等已是妇孺咸知共识的啊!
二、官家人首创”葛膳坊“
自此,葛道人所授”葛根“名字便从三清山脚下向四周传开出去,
千百年来,喝葛茶不单已成了玉山人的家常习惯和必备茶、招待茶,更有不知多少玉山县周边县城和江西省周边省城来玉山为官者或到三清山附近讲学及游览名山大川的文人墨客,都无疑地会品尝到玉山三清山的特产——葛根茶和葛根粉。
据史料记载,唐代(618--907)宫廷画家闫立本(601—673),曾任右丞相,晚年隐居玉山,常喝葛茶。为了对玉山的报答,他将自己的住宅和地产全部施舍给玉山的僧人修建普宁寺,今寺旁所葬有闫立本之墓,北倚国家森林公园武安山,面视清流澈冰溪河水,水绕山环,风光旖旎,引人入胜,曾被近代杰出文学家郁达夫称之为”东方的威尼斯“。难怪乎曾来江西做官的戴叔伦(732—789),在送前上饶严明府摄玉山时写下了”冰为溪水玉为山“的千古绝唱,把葛根之乡——三清山脚下的”玉山县“巧妙地融入诗句。诗人李商隐(812—858)到玉山三清山游览并喝葛茶后,写诗赞道:”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这诗中所说”阆风“,便是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山名。
南宋(1127--1279)高宗在绍兴五年(1135)钦点状元汪应辰(1118--1176年,玉山人),名字乃皇上所赐,他还是理学大师朱熹的从表叔,常与朱熹往来研究学问,共同品饮玉山葛茶。他为人刚毅正直,流落岭峤十七年之久,”益以修身讲学为事“,喝葛茶解渴生津,传道理口音清纯。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羁旅玉山冰溪南岸小楼,一边喝着葛茶,一边吟诗道:” 征途苦逼仄,舒啸喜清旷。安得此溪水, 为我变春醇。“陆游认为喝此水冲泡之茶犹喝一盅酒一样令人舒爽。诗人杨万里(1127—1206年,江西吉水人)写诗《玉山道中》:”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年,江西婺源人),在淳熙三年到三清山上讲学,筑”怀玉草堂书院“,也是常喝葛茶,并写下了”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富有哲理的诗句。
到了明代李时珍,更是对葛根作出了详尽的论述,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葛,性甘、辛、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
几十
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
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